中国减持百亿美债背后②|“去美元化”能否成为一种趋势?
2018年,俄罗斯和土耳其大量抛售了美债,并退出了美债主要持有国的行列,其中俄罗斯还不断增持黄金储备。
虽然俄罗斯在美债上的储备并不多,但是却给国际市场带来了一种信号。许多人把拋售美元、美债与“去美元化”等同起来。俄罗斯和土耳其的这一举动也被解读为“去美元化”的一种表现。
在国际贸易中大部分国家都持有美元,只要手里有着美元就可以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和服务。假如其他的国家都不愿意购买美债的话,那也就意味着美国的信誉出现了问题。
一个最重要的事实是,现在的世界货币体系仍然以美元为中心,在国际结算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其次,以美债作为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可以维持国际间的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第三,如果还能够有收益的话,就更好了,因此美债就是很好的一个选择。第四,美债还具备很好的流动性。
因此,总结来看,购买美债一方面可以充当外汇储备,在安全性和流动性上都很好。另外美债的收益也不错,于是成为很多国家的首选。不少的国家或多或少都会储备一些美债。
如果设想大部分国家都不再购买美债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 在当前的形势下,“去美元化”又是否能成为一种趋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副教授唐遥认为,在中期内,国际金融市场中美元的供给会保持稳定。首先,美国贸易逆差依然会比较大,原因是美国本身的消费和投资需求超过本国产能,需要进口作为补充,同时向外支付美元。其次,在美国境外流通着大量的离岸美元,美国贸易逆差的波动对离岸美元的供给影响不大,美元作为主要支付和储备货币的地位不会变。
美元作为世界主要流通货币,不仅仅计价石油、黄金、白银以及其他大宗产品,甚至还用于给流通于世界各地的商品计价。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包括美联储也持有不少的美债。综上理由,“去美元化”也并不那么容易,除非这个国家不和美国发生贸易关系。
唐遥指出,现代货币背后主要是国家信用,超国家的货币需要超国家的信用。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的管控成熟,这是美元信用的重要支柱,特朗普的短期政策很难动摇。现在欧元是一个实践中的超国家货币,但是目前看不到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因此,当前并不具备出现超国家的全球性货币的条件。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连日低位徘徊 来源:investing.com
美债的另一大特点是其“避险性”。
近来低风险债券需求旺盛,债券投资者对较长期美国国债的看法为近9年来最乐观的局面。摩根大通的最新调查显示,说自己会做多或较长期美债持仓超过其投资组合基准的投资者占比升至36%,为2010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高于一周前的32%。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连日低位徘徊,显示出全球资本市场避险情绪浓郁。在强烈避险情绪影响下,3月以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不断跌落,从2.766%下行至2.354%的低位。
美国公共债务占GDP比重在2015年后超过100% 来源:美国圣路易斯联储
而作为美债的发行方,美债之所以规模巨大,则是因为美国经济主要靠债务驱动,美国需要发新债还旧债。截至2019年4月的12个月里,美国国债的总量增长了1.28万亿美元;美国债务总规模已超过22.30万亿美元。
美国主流媒体USA Today对此也表示了担忧,其评论文章指出,美国经济和美元似乎已经把未来抵押给了债权国,如果主要的美债债权国一旦大幅抛售美债,势必造成产生足以压垮美国债券价格的连锁反应,最终使得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造成美国财政赤字困境,而这种困境(负债)使美国经济在面对它的债权国时显得有些脆弱,以及美国对这些国家资本的依赖还在不断地增强。